2011年的台北國際書展上,有一區塊最受矚目,那是由一人出版、南方家園及逗點文創共同策畫、集結各獨立出版社共同打造的「讀字攤位」,也是獨立出版聯盟成立的前傳。時隔五年,獨立出版聯盟於2015年底正式成立,理事長劉霽說,聯盟成立是很單純、很務實的考量,加上有越來越多的合作對象,因此希望有統一的窗口,大家在運作上也會更加方便。獨立出版聯盟以推廣獨立出版與閱讀文化為宗旨,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策劃每年在台北國際書展上的聯合攤位,平常則會舉辦講座與各種活動與讀者交流,同時也是各家出版社溝通互動的平台,藉此串連各方資源,共同努力為台灣出版提供更美好的想像。
大與小的互補
獨立出版之於大型出版並不是對立的兩個面向,相反的是一種互補的概念,以整體市場來看大型出版社能夠滿足主流,出版高需求度、高實用性的書籍,不過只有單一的閱讀選擇是不夠的,若把閱讀看做生活的養分,就很容易理解,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元的營養攝取,而獨立出版能夠滿足的就是這樣的需求。因此每間獨立出版社雖然各自運作,也成立了聯盟,但目的並不是為了破除體制、或是對抗商業資本這樣的概念,而是為了提供消費者更多不一樣的閱讀選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健全」。獨立出版不排斥任何的議題或作者,因為組織小,甚至像「一人出版」一樣只有一個人,因此決定出一本書的過程往往很單純,在這樣的運作模式下,出版回歸到很感性的那一面,可以很主觀、很隨性、很自由,甚至靠著一點點緣分與運氣。
分眾市場與數位化浪潮的影響
數位化浪潮與出版市場萎縮,是出版業共同面臨的挑戰,關於這類的議題也總是不斷地被提起與討論。劉霽認為,分眾市場已經是成型的消費型態,獨立出版其實只是順勢而為。獨立出版聯盟旗下有20多家出版社,每間都有各自的出版路線與風格,只要能夠做好一本書,有興趣的讀者自然就會聚集靠攏,漸漸形成一股足夠支撐出版社運作的力量,獨立出版聯盟也會藉由各種活動、講座互相串連不同的閱讀族群,讓受眾可以擴大。另一方面,數位化浪潮巨量又快速的內容,瓜分著讀者的注意力,面對這個問題劉霽笑著說,他的觀察是,獨立出版可能因為每年的產量不高,又堅持著自己喜歡的內容,所以受到的影響相對比較輕微,而且閱讀能夠滿足的終究是人們內在更深層的需求。
二十年前的出版業頂著無比輝煌的光環,近十年來卻面臨了巨大的生存壓力,產業結構性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問起劉霽如果突然像某個超級英雄那樣獲得一種能有效立即改變現況的超能力,會是什麼?維持著一貫的處之泰然,劉霽說:「有點難耶,真要說的話,大概是希望能夠擁有把時間調慢的能力吧!」。他接著說,其實出版與閱讀都是急不來的事,讓一些想法慢慢地在心裡醞釀,不急著求答案,現代人太緊張焦慮了,透過閱讀,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不受打擾的次元,這是人們在面對忙亂生活時應該做的事。把腳步慢下來,閱讀如此、出版更是如此,不在乎花很長的時間溝通、斟酌、修整,直到最好的狀態再發行問世,該是多美好的事。而這也是獨立出版之所以總是能夠吸引一群忠誠讀者的原因吧!
獨立出版Q&A
獨立出版聯盟成立之初,也曾為了如何定義「何謂獨立出版?」討論好久,最後拍板以「小於 5 個人」當作客觀的標準。
Q2 誰可以開獨立出版社?
每個人都可以。不能說出版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有個重點是出版是很自由的,只要有了內容和想法,真的每個人都可以開一間獨立出版社。
Q3 獨立出版一本書需要花多少錢?
最少10萬到30萬都有可能。除了印刷費之外,外版書需要翻譯費與版權金,中文書則需要版稅,其他像是設計費或是攝影費等也會是一部份支出。
Q4 獨立出版社每年會出幾本書?
獨立出版社每年的出書量通常不會太多,不過出版的數量完全依各家出版社的出版計劃而定,一本到十來本都是有可能的。
Q5 獨立出版社如何經營通路?
獨立出版聯盟的成立對經營通路來說是很有幫助的事,獨立出版社的行銷資源相對比較不足,將大家的力量集合之後,可以一起策劃書展、整合書單,通路端比較好操作,比單打獨鬥的效果好,除此之外,許多通路也一直給予我們支持,這點很感謝。
___________